主要参数 转子的转速与速比;转子棱比与密炼室内壁缝隙;生产能力与填充系数;上**栓对胶料的单位压力;功率。 操作方法 1、按照密炼机密炼室的容量和合适的填充系数(0.6~0.7),计算一次炼胶量和实际配方; 2、根据实际配方,准确称量配方中各种原材料的用量,将生胶、小料(ZnO、SA、促进剂、防老剂、固体软化剂等)、补强剂或填充剂、液体软化剂、硫黄分别放置,在置物架上按顺序排好; 3、打开密炼机电源开关及加热开关,给密炼机预热,同时检查风压、水压、电压是否符合工艺要求,检查测温系统、计时装置、功率系统指示和记录是否正常; 4、密炼机预热好后,稳定一段时间,准备炼胶; 5、提起上**栓,将已切成小块的生胶从加料口投入密炼机,落下上**栓,炼胶1min; 6、提起上**栓,加入小料,落下上**栓混炼1.5min; 7、提起上**栓,加入炭黑或填料,落下上**栓混炼3min; 8、提起上**栓,加入液体软化剂,落下上**栓混炼1.5min; 9、排胶,用热电偶温度计测胶料的温度,记录密炼室初始温度、混炼结束时密炼室温度及排胶温度,最大功率、转子的转速; 10、将开炼机的辊距调到3.8mm,打开电源开关,使开炼机运转,打开循环水阀门,再将从密炼机排出的胶料投到开炼机上包辊,待胶料温度降到110℃以下,加入硫黄,左右割刀各二次,待硫黄全被吃进去,胶料表面比较光滑,割下胶料。 11、将开炼机辊距调到0.5mm,投入胶料薄通,打三角包,薄通5遍,将辊距调到2.4mm左右,投入胶料包辊,待表面光滑无气泡,下片,称量胶料的总质量,放在平整、洁净金属表面上冷却至室温,贴上标签注明胶料配方编号和混炼日期,停放待用。 密炼机每批混炼工艺试验报表,应记录:开始混炼时温度、混炼时间、转子转速、上**栓压力、排胶温度、功率消耗、混炼胶质量与原材料总质量的差值及密炼机类型。 注意:开始混炼实验时,可先混炼一个与试验胶料配方相同的胶料调整密炼机的工作状态,再正式混炼;对同一批混炼胶料,密炼机的控制条件和混炼时间应保持相同。 影响因素 简介 密炼机混炼的胶料质量好坏,除了加料顺序外,主要取决于混炼温度、装料容量、转子转速、混炼时间、上**拴压力和转子的类型等。 装料容量 即混炼容量,容量不足会降低对胶料的剪切作用和捏炼作用,甚至出现胶料打滑和转子空转现象,导致混炼效果不良。反之,容量过大,胶料翻转困难,使上**拴位置不当,使一部分胶料在加料口颈处发生滞留,从而使胶料混合不均匀,混炼时间长,并容易导致设备**负荷,能耗大。因此,混炼容量应适当,通常取密闭室总有效容积的60%~70%为宜。密炼机混炼时装料容量可用下列经验公式计算: Q——装料容量,Kg; K——填充稀疏,通常取0.6~07; V——密闭室的总有效容积,L; ρ——胶料的密度,g/cm3。 填充系数K的选取与确定应根据生胶种类和配方特点,设备特征与磨损程度、上**拴压力来确定。NR及含胶率高的配方,K应适当加大;合成胶及含胶率低的配方,K应适当减小;磨损程度大的旧设备,K应加大;新设备要小些;啮合型转子密炼机的K应小于剪切型转子密炼机;上**拴压力增大,K也应相应增大。另外逆混法的K**尽可能大。 加料顺序 密炼机混炼中,生胶、炭黑和液体软化剂的投加顺序与混炼时间特别重要,一般都是生胶先加,再加炭黑,混炼至炭黑在胶料中基本分散后再加入液体软化剂,这样有利于混炼,提高混炼效果,缩短混炼时间。液体软化剂过早加入或过晚加入,均对混炼不利,易造成分散不均匀,混炼时间延长,能耗增加。液体软化剂的加入时间可由分配系数K确定。硫黄和**速促进剂通常在混炼的后期加入,或排料到压片机上加,减少焦烧危险。小药(固体软化剂、活化剂、促进剂、防老剂、防焦剂等)通常在生胶后,炭黑前加入。 上**拴压力 密炼机混炼时,胶料都**受到上**栓的一定压力作用。一般认为上**栓压力在0.6-0.8MPa为宜。当转子转速恒定时,进一步提高压力效果也不大。当混炼容量不足时,上**栓压力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提高上**栓压力可以减少密闭室内的非填充空间,使其填充程度提高约10%。随着容量和转速的提高,上**栓的压力**使用增大。 上**栓压力提高会加速混炼过程胶料生热,并增加混炼时的功率消耗。 转子结构和类型 转子工作表面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密炼机的生产能力和混炼质量。密炼机转子的基本构型有两种:剪切型转子和啮合型转子。一般说来,剪切型转子密炼机的生产效率较高,可以**加料、**混合与**排胶。啮合型转子密炼机具有分散**、生热率低等特性,适用于制造硬胶料和一段混炼。啮合型转子密炼机的分散和均化效果比剪切型转子密炼机要好,混炼时间可缩短30~50%。 转速 提高密炼机转子的速度是强化混炼过程的较有效的措施之一。转速增加一倍,混炼周期大约缩短30%~50%。提高转速会加速生热,导致胶料粘度降低,机械剪切效果降低,不利于分散。 混炼温度 混炼温度高有利于生胶和胶料的塑性流动和变形,有利于橡胶对固体配合剂粒子表面的湿润和混合吃粉,但又使胶料的粘度下降,不利于配合剂粒子的破碎与分散混合。混炼温度过高还会加速橡胶的热氧老化,使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下降,即出现过炼现象;还会使胶料发生焦烧现象,所以密炼机混炼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冷却措施;但温度不能太低,否则会出现胶料压散现象。 混炼时间 在同样条件下采用密炼机混炼胶料所需的混炼时间比开炼机短得多。混炼质量要求一定时,所需混炼时间随密炼机转速和上**栓压力提高而缩短。加料顺序不当,混炼操作不合理都会延长混炼时间。 延长混炼时间能提高配合剂在胶料中的分散度,但也会降低生产效率。混炼时间过长又容易造成胶料过炼而使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受到损害,还会造成胶料的“热历史”增长而容易出现焦烧现象,因此应尽可能缩短胶料的混炼时间。